共商膜事 共谋发展
导读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与中美科技博弈白热化的双重挑战下,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已成为筑牢国家战略安全防线的关键支撑。作为中国环保领域的“国家队”,碧水源以“膜技术”为剑,直指水处理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实现高端膜材料国产化替代,彰显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膜材料突破:产业链安全的生命线
面对高端膜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碧水源持续科研攻坚,先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纤维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接着创新性研发出分离膜独有核心技术——以聚烯烃作为支持体,替代传统无纺布加聚砜,为国产化膜技术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超纯水反渗透膜、海水淡化膜等高端膜材料,打破了日、美、德“卡脖子”问题,为国产化膜技术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膜装备制造:国产替代的基石
为突破高端膜装备“精密化、自动化”的制造瓶颈,碧水源投入10亿元打造智能化生产线,并引入工业机器人,实现膜元件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9.5%。
公司自主研发的MBR技术已实现全面国产化替代,累计处理规模超2200万吨/日,打破了欧美日在高端膜材料领域长达30年的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MBR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其创新推出的振动MBR技术,较传统MBR运行能耗降低20%,膜寿命延长至8年以上,成功应用于太仓市城东水质净化厂等标杆工程,为水务行业节能降碳做出重要贡献。
膜工艺应用:突破“卡脖子”的战略需求
依托自主膜技术,碧水源将应用场景从传统污水处理延伸至国家战略需求领域。采用“UF+RO”双膜法净水工艺的中芯国际水厂,可以将污水处理成用于芯片制造的工业超纯水,为国产芯片产业助力。
海水淡化破局:在青岛董家口建成国内首个“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海淡项目,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国产化,打破长期以来海水淡化膜技术的国际垄断,能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国家战略视野。
盐湖提锂攻坚:创新“膜法提锂”工艺,钛系吸附剂全球首创,在青海、西藏盐湖建成万吨级提锂示范工程,助推新能源产业链降本增效。
医药膜突围:深刻践行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布局蛋白浓缩分离膜、除菌膜、除病毒膜的研发。历经两年时间,中空纤维柱膜成功面世,超滤膜包也进入验证阶段,加速推进生物医药膜国产化进程。
工业零排进阶:开发“超滤-反渗透-蒸发结晶”全流程工艺,实现工业废水回收率超95%,结晶盐资源化利用。中北新材料等项目纷纷落地,深度参与煤化工、矿井水治理设计,形成了完善的工业零排技术体系。
从“跟跑”到“领跑”,碧水源以膜材料为支点,撬动产业链安全与升级,诠释了国资央企“顶梁柱、压舱石”的使命担当。在“双碳”目标与全球科技博弈的双重背景下,碧水源将持续深耕膜技术“无人区”,以创新之力筑牢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END-
扫
码
购
书
《2023-2024中国膜产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