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膜事 共谋发展
青豫直流(全称: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二期项目采用塔式熔盐光热发电技术,发电用的补给水采用双膜法处理,配备“烧结复合式管式膜”工艺处理实现高盐废水零排放,为新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项目背景
青豫直流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世界首个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
工程一期光伏发电于2020年投产;二期由三峡能源投资开发,装机容量100兆瓦 (MW),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投运发电,年发电量预计达2.271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3万吨。
与一期不同,二期采用的是塔式熔盐光热发电技术。该技术指的是利用定日镜自动追踪太阳,吸收光能后给二元熔盐加热,使其温度达到565℃以上,形成高温熔盐。高温熔盐再通过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会在发电过程中有所损耗,所以需要及时进行补充。
补给水处理工艺介绍
在干旱缺水地区,补给水以地下水作为水源。该工程的蒸汽发生器补给水处理系统运用过滤、超滤、两级反渗透加电除盐的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浓盐水则采用零排放处理系统。
本项目的浓水零排放系统针对浓盐水高含盐量、高硬度、水质复杂的特点,采用了"烧结复合式管式膜软化-膜浓缩减量-蒸发结晶"的工艺处理方案,并于2025年7月完成调试,其中管式膜工艺作为浓盐水的零排放的核心单元为后续的膜浓缩减量提供了稳定高效的预处理(除硬、除硅、除浊)作用,使得膜浓度减量工艺回收率更高和运行状态更稳定。
烧结复合式管式膜工艺简介
双膜法产生的高盐废水有较高钙离子、镁离子及二氧化硅等致垢离子,在反应池中投加双碱(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进行软化反应,使废水中的钙镁离子及二氧化硅形成对应的不溶物,经过反应后的水(含有反应生成的悬浮固体)送到管式膜进行固液分离。
其产水将pH回调到中性之后进入后续反渗透单元,最终进入蒸发结晶实现全系统的零排放。
在此过程中钙镁离子等致垢离子形成的不溶物经过管式膜浓缩后,形成浓缩液(污泥),经过板框压滤机脱水之后,脱水泥饼委外处理或直接填埋,脱离水则回流到系统前端再次处理。
总结
1.本项目采用的烧结复合式管式膜,通过特殊烧结工艺制成,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耐压、耐反洗性能,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2.本项目的管式膜工艺以"反应+膜过滤"工艺方案实现了一步除硬、除硅、除浊度,大幅缩短了工艺流程,较传统“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大幅缩短流程,节省占地,更适配一体化集成需求;
3. 本项目采用的管式膜以绝对过滤精度确保出水水质优异稳定,为后续浓缩减量与蒸发结晶环节提供可靠保障,在零排放系统中发挥关键纽带作用;
4. 本项目管式膜系统实现了自动运行和化洗清洗,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工介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运行效率;
5.本项目及同类案例实践均证实,高盐废水“加药反应+管式膜过滤”工艺稳定高效,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6.本项目调试得以顺利完成,有赖于工程公司精湛的安装工艺与现场运行人员的高度责任心。
写在最后
从火力发电迈向光热发电,从利用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发电转变为运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电,南京丹恒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发电形式,始终不变的是南京丹恒优质的服务与产品,始终如一地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高盐废水及其他工业废水软化和无机废水固液分离的解决方案。
-END-
扫
码
购
书
《2023-2024中国膜产业发展报告》